武昌造船高质量发展:智领深蓝铸重器,攻坚奋进启新程-科记汇武昌造船高质量发展:智领深蓝铸重器,攻坚奋进启新程-科记汇武昌造船高质量发展:智领深蓝铸重器,攻坚奋进启新程-科记汇武昌造船高质量发展:智领深蓝铸重器,攻坚奋进启新程-科记汇

2025年10月29日,“中船集团 智领深蓝”国企开放日暨品牌宣传周活动走进武昌造船,来自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科记汇等20余家中央媒体及网络媒体的记者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沉浸式感受这家百年船厂的新时代风貌。

长江之畔,黄鹤楼下,武昌造船始建于1934年,位于武汉这座工业重镇,历经近百年风雨洗礼,与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作为国家“一五”计划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如今的武昌造船已成长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造船企业,秉持“为国防打造精良装备 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使命,在“防务、船海、非船”三大产业领域深耕细作,朝着“创建一流企业,铸造国际品牌”的目标稳步迈进。2025年,从高端海工装备市场的新突破到绿色智能船舶的新开工,从四季度攻坚的热火朝天到国企开放日的精彩亮相,武昌造船用一连串亮眼成绩书写着中国造船业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攻坚冲刺正当时,多点开花捷报传

四季度的武昌造船,处处洋溢着“大干四季度,决胜收官战”的浓厚氛围。全体干部职工锚定全年目标,以决战姿态全力以赴,各重点项目推进高效有序,捷报频传彰显硬核实力。

10月26日,25900DWT不锈钢化学品船2号船顺利完成离厂节点,正式进入交付前关键阶段。该系列船舶项目以节拍化建造速率稳步推进,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中小型不锈钢船建造领域的深厚技术沉淀与高效履约能力。在建造过程中,技术团队围绕液货舱清洗、管路系统等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系统运用多项创新工艺实现技术突破,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技术问题及时闭环,为船舶顺利离厂构筑了坚实保障。

OCV海工作业船项目同样传来喜讯,通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精益管理为抓手,项目多项关键指标实现突破。工艺优化方面,创新推行“工序前移+中组建造”模式,采用模块化集成作业大幅减少吊装频次,既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又显著提升了建造效率;生产计划管控上,建立分段建造全周期跟踪机制,精准调配资源实现分段上胎与下胎的无缝衔接,胎架周转率大幅提升,确保生产流程高效顺畅。

10月23日,多型船舶发电机负荷试验顺利完成。10000kW守护救助船下水后,施工团队提前部署准备,细致检查设备与程序,按试验细则一次报检合格,施工质量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同日,“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也顺利通过发电机负荷试验报检,调试团队攻关重难点问题,远程联动服务工程师完成系统设置,试验数据获船东一致好评。针对“东方红2”进入系泊试验阶段后的物资保供需求,采购团队与建造师高频互动,建立每日物资需求跟踪机制,分类施策保障备件及时到位,为试验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管件制作领域同样成果显著,18500DWT系列成品油/化学品船5号船13500余根管件全部完成制作报检并交付,6号船11217根管件按计划供托,7号、8号船同步推进;25900DWT与14000DWT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提速,3号船管件超计划供托,首船开工有序铺开。重装公司(机电事业部)秉持“一盘棋”理念,与各部门精准对接,持续提效增质,为船舶顺利下水筑牢根基。

修造业务双线发力成效显著,随着“恒力6”船顺利出坞,南通顺融完成四季度第四条维修船舶交付,同期25900DWT不锈钢化学品船1号船、18500DWT系列成品油/化学品船2号船试验试航及交船保障任务圆满收官。今年前三季度,南通顺融产值序时完成率达112%,四季度锚定“双线作战”目标,全力保障6条船交船节点并力争完成10条船舶维修任务,以“双轮驱动”确保全年指标达成。

智改数转赋新能,绿色创新领潮流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武昌造船构建了“一套基础+两套体系+四大平台+一个中心”的数字化体系,建成综合管理、产品设计、生产运营和服务保障四大数字化平台,涵盖二十余个业务系统,打造出行业领先的船舶数字化工厂,先后荣获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

武船造船以中船集团“1-1-9-3-1”数智化转型愿景为指引,开展数智化转型规划设计及实践。重点建设车间智能化数字化车间,实现重点产品船体制造、板单元加工、管加工等车间数控设备全连接,构建起生产环境的动态感知与精准执行体系。在研发设计环节,搭建船舶三维协同研发与设计平台,推行基于MBD的全三维生产设计,通过设计模型发放与可生产性校核,最大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管加工领域打造柔性生产线,运用成组技术与节拍式生产模式,结合工业看板和条码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大幅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与生产均衡性。

绿色船舶创新领域,武昌造船更是走在行业前列。2024年10月24日,为法国路易达孚航运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6风帆助力RORO运输船首制船顺利开工,该船是华中地区首次制造的该类型船舶,搭载全球最大的旋转风帆提供辅助动力,可显著降低碳排放,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这艘集多项绿色技术于一身的滚装船总长169米,配备两台甲醇燃料主机、两台甲醇燃料辅机、六个Flettner旋转风帆及两套稳定鳍,同时搭载节能优化管理、能效监控和气体排放监控等先进系统。船舶交付后将为空中客车公司服务,横跨大西洋运送飞机部件,单船可运输约70个40英尺集装箱和6个飞机组件。船东代表Marthieu高度认可双方合作:“武昌造船的产品质量让我们足够放心,他们愿意和我们一起挑战全球首艘6风帆助力滚装船的建设目标,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2025年8月7日,武昌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与知名船东成功签订2+2艘高端绿色海工船(ECV)建造合同,标志着公司在国际高端海工装备市场再获新突破。该型ECV海工作业船采用挪威Salt公司先进设计,兼具“绿色心脏”与“智慧大脑”,总长111.2米,型宽23米,配置1400平方米甲板、DP2动力定位等先进设备,可全方位满足海上风电和传统油气田开发需求。

在绿色环保方面,该船满足DNV船级社多项严格标准,搭载低排放动力系统与1000KWh电池包,预留甲醇燃料改装空间,同时满足未来绿色拆解要求;安全性能上,采用冗余推进、智能控制等技术,可在恶劣海况下精准定位,网络安全达到国际水平。克拉克森数据显示,该型船全球在建32艘,武昌造船手持订单6艘,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8.8%,国内占比42.8%,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开放交流展风采,深耕市场树品牌

2025年10月29日,“中船集团 智领深蓝”国企开放日暨品牌宣传周活动走进武昌造船,来自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20余家中央媒体及网络媒体的记者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沉浸式感受这家百年船厂的新时代风貌。武昌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温永生在座谈交流中表示,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成就与武昌造船的硬核实力,感受海洋强国的梦想与荣光。

记者团先后参观了伟人广场、开放式展厅、室外船台、下水滑道和码头,整洁的厂区环境、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员工们的专业素养留下深刻印象。座谈环节,公司重点介绍了生产经营最新成果与发展规划,学科带头人、技能大师代表围绕智能化制造、绿色船舶创新与人才培养等主题分享实践经验,展现了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实践。此次开放日活动成为武昌造船讲好发展故事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品牌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

深耕市场多年,武昌造船已在国际船舶工业领域树立良好品牌口碑。自2003年进军国际高端海工船市场以来,公司专注于高端、复杂、定制化海工船舶建造,与Salt、乌斯坦、瓦锡兰等行业巨头建立优势合作,先后交付多系列三用工作船、饱和潜水支持船等高端装备,得到国内外船东高度认可。与法国路易达孚航运集团的合作更是堪称典范,8年间联手建造17艘甲板运输船,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与高效的履约能力赢得长期信任。

作为中船集团高技术、高附加值海工船领域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重要力量,武昌造船此次ECV海工船合同的签订,成为中船集团继LNG船、大型集装箱船之后的第三极增长线,为中国船舶工业“走出去”注入新动力,对服务“海洋强国”“双碳战略”国家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从1934年建厂至今,武昌造船历经近百年发展历程,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船舶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司加速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建设中小型船舶、高端海工装备智能制造基地。

在2025年下半年经营策略发布会上,武昌造船明确目标任务,强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协同配合应对挑战。在四季度攻坚的关键阶段,全体员工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投身生产建设,用实干精神确保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征程万里风正劲,使命千钧再奋蹄。武昌造船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持续的创新能力、高效的履约水平与坚定的使命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在高端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持续突破,为建设海洋强国、推动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在深蓝大海上书写更多“中国智造”的精彩篇章。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