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技术公司却被金融部门罚款71.23亿元!传将为上市分拆,流量变现难题待解,蚂蚁集团现在如何了?
2023年12月17日,非银支付机构监管的首部行政法规问世。《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六十条,涵盖准入门槛、业务规则、用户权益保障、处罚办法等内容。
此项支付新规,既涉及头部支付机构,也包含中小支付机构,既包含民营也涉及外资支付机构代表。牵涉其中的支付宝副总经理封俏回应道,“《条例》的实施,为支付机构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该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对支付机构的全链条、全周期的监管,有利于防范支付行业风险。与此同时,在规范作用下,支付行业将迎来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体产业的长远发展。”
提及监管,不由得想起今年7月,金融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同时宣布,蚂蚁集团曾经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处罚反映在三季度财报中,三季度蚂蚁集团净利润25.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4%。
自2020年以来,蚂蚁集团一直在金融管理部门督促指导下,全面整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也正是在完成整改后,蚂蚁集团开始在外界频频露面。蚂蚁何时重启上市计划也成为外界最关心的问题。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曾表示,蚂蚁从来就是家技术公司,不是金融公司。
那么蚂蚁集团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和金融有没有关系?如果和金融没有关系,为什么却被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罚款?
有报道称,自称技术公司不是金融公司的蚂蚁集团,可能将把“金融板块”和“非金融板块”拆开,作为两组不同的业务实体,以实现港股上市的长期计划。
蚂蚁集团有五大业务板块:数字支付、数字互联、数字金融、数字科技和全球化。过去金融业务是它的“现金牛”业务,此前的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占比超过六成。
在今年9月7日的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发布了金融大模型,并集中展示了脑纹核身、蚁鉴2.0、城市链、AI大脑训练等蚂蚁集团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科技布局。
金融之外,以“互联网和科技”为底层能力将为蚂蚁构筑出一条新的增长路线。王牌应用支付宝拥有10亿有效用户、8亿MAU,仅次于微信和抖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民级”应用。未来蚂蚁可以以支付宝为依托,开拓生活场景和多种内容形式,打“流量商业化+SaaS”的牌。
在9月23日的亚运会开幕式上,一亿数字火炬手跑出支付宝应用,汇聚大莲花点燃主火炬,实现全球首个数字点火仪式;万名观众在现场通过支付宝,放飞许愿灯召唤吉祥物,实现全球首次大型演出AR互动,都成为支付宝的高光时刻。
蚂蚁也的确在“深挖”支付宝的价值。日前支付宝对外宣布了直播带货产品一系列升级:通过首次开放商品招商系统、升级达人选品中心“带货宝”以及简化直播带货入驻流程等,进一步降低中小商家在支付宝平台的直播带货门槛。2023是支付宝的直播带货元年,预示其正在加快流量商业化的脚步。不过在行业赛代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的阶段,支付宝才刚刚入局,即便有庞大用户群支撑的流量底气,恐怕也任重道远。
在此之前,在流量商业化方面,支付宝还在广告业务上试水。奔驰、Rio等首批广告主分别在支付宝应用首页、支付成功页等多个场景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广告投放。
与其他内容平台不同,支付宝是功能性极强的平台,有着用完即走的属性,因此支付宝的流量大多数是即时流量,用户有需要了才会被翻牌。显然,如何把公域流量变为私域流量,支付宝也正在摸索自己的答案。
本月初,有媒体报道,蚂蚁集团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职级改革。对原职级做了“拆分”,职级P4不变,P5-P9每级按照绩效打分一拆二;P5对应10、11;P6对应12、13;P7对应14、15;P8对应16、17,P9对应18、19。此轮改革大多数员工的新职级为当前级别“乘2”,即P6对应12级,少数员工职级可以达到“乘2+1”。
近期,阿里系公司组织架构变动频繁,蛰伏了3年的蚂蚁集团也满血复活,虽然市值难以回到过去,但其仍是当前国内金融科技独角兽。根据此前阿里巴巴公布的蚂蚁集团回购进展,蚂蚁集团如今估值约为5670亿元。经历过至暗时刻的蚂蚁如今更强调稳健、合规,但下一步,它将走向何方、能否重回往日荣耀,还未可知。
合作|张子鹏 newsmedia007
----------------------------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