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最大的对手,是谁?
11月15日,腾讯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腾讯本季度实现营收1546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Non-IFRS)449.2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增值服务业务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4%。网络广告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16%。
腾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38.19亿元,同比增长1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Non-IFRS)1150.07亿元,同比增长34%。而去年腾讯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Non-IFRS)约1157亿。仅今年前三个季度就几乎追赶上去年全年。针对第三季度营收情况,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我们实现了坚实且高质量的收入增长,显著的利润率提升,以及结构性经营杠杆。”
总体上看,第三季度腾讯各项业务正加速复苏,整体实现净利润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的高质量增长。
四棵摇钱树,腾讯生存根基
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服务及企业服务作为腾讯最主要的四项业务,可谓腾讯的四颗摇钱树。
从财报数据看,增值服务业务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至757亿元。其中,得益于《PUBG Mobile》的收入回升,《胜利女神:妮姬》《VALORANT》和《Triple Match 3D》收入增长,国际游戏市场第三季度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14%,是增值服务三大项里增长最大的部分。据相关数据,腾讯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在国际游戏市场两位数增长,并创下今年营收季度新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而本土游戏市场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5%,增长情况相较国际市场有所逊色。一方面,这部分业务依赖如《王者荣耀》《DnF》等“常青树”来实现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也不断发行新游戏或将海外业务进行本土化引入国内。而后者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以《无畏契约》为例,据Newzoo数据显示,仅2022年1月-11月,《无畏契约》美国流水总额就已经超过3.1亿美元,国外媒体 Esports Charts数据统计,2022赛季《无畏契约》全球冠军赛活跃人数位居各大电竞赛季的首位,比《英雄联盟》世界赛观看人数还要多。当腾讯将《无畏契约》中国赛区这块板块补齐后,依托腾讯原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加上游戏本身原有的国际热度,其已经具备在国内“爆火”的基础,潜力也亟待被充分释放。
作为腾讯基本盘的社交网络收入,从财报可见微信和QQ的MAU始终保持稳定。最大的亮点在于视频号和小程序。视频号无论日活还是用户使用时长都在快速增长,广告加载率也保持稳定。但在本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也指出,目前视频号的广告加载率不到3%,而国内同行的广告加载率普遍超过10%。因此,未来视频号也会额外关注广告加载率,扩大视频号的变现能力。小程序方面,腾讯利用小程序将用户、商家和服务提供商紧密链接,促进交易和销售。数据显示,每天有数亿用户与超过100万个小程序产生互动,2023年第三季度更是促成了超1.5万亿人民币的GMV。虽然电商并不是腾讯的赛道,但是一定程度上腾讯的战略也与电商产生密切联系——为电商提供基础设施。
受益于商业支付活动的增加和财富管理汇总客户资产的增加,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第三季度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16%,这也是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至此该业务板块营收占比已经连续10个季度超过30%;而网络广告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0%,虽然收入环比增长相较于上一季度有所放缓,但得益于视频号、移动广告网络和微信搜索背后的庞大广告需求,以及腾讯最近扩展的广告AI等各种广告优化工具,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发展潜力还亟待被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财报中腾讯方面还首次提到“微信的泛内循环广告收入”(指微信小程序、视频号、公众号和企业微信为落地页的广告)这一概念,并指出这部分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微信广告收入。
从整体上看,腾讯的业务不断在优化,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调整业务结构,将核心发力点更聚焦在增长势头较好的重要业务中。此外,腾讯也逐渐从以往粗放式的扩张到精细化的运营,争取让原有业务获得更高的经营收益。
腾讯还能延续过去的成功吗?
伴随腾讯第三季度财报发布,有媒体认为这是字节跳动超越腾讯的历史性时刻。腾讯和字节跳动一直以来被人以“龙虎相斗”所津津乐道。今年第二季度字节跳动的营收为290亿美元(约18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远高于腾讯三季度的营收1546亿人民币。但也有人认为,市值并不算代表一切,不能单靠一项数据一分高下。
如果简单从收入规模来定夺一家公司是否成功,那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半年营收规模,京东、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字节跳动分别为751亿美元、626亿美元、424亿美元和540亿美元,其中另外三家的收入规模都比腾讯高。但腾讯令人惊叹的一点在于,它的净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且利润率始终保持稳定。有业内人士认为,腾讯利润率稳定背后的原因是腾讯的业务组合极为“牢固”,以社交娱乐、投资和云服务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腾讯三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Non-IFRS)为449.2亿元,同比增长39%。7-9月的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0%;同时,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781.02亿元,比去年减少了800万元。财报分析背后毛利上涨的原因是重心从发展空间狭窄的业务逐渐转移到视频号、小程序等发展潜力和整体利润更高的业务上。一方面,腾讯及时退出非核心利润业务的果断决策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运营能力,另一方面,聚焦核心业务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在同等的时间内带来更大的收益。可以说,腾讯业务上的不断调整凸显了极其灵活的运营能力,带动腾讯的高质量发展。
但业界普遍对腾讯的评价是“稳”,纵观腾讯近几年来的发展战略,似乎从未见过腾讯有过“激进”的策略。有人会认为,腾讯这种稳健的风格能够摆脱急于求成带来的市场风险,从而稳定自身的发展根基;但也有人认为,腾讯是“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精英治理下躺赢的公司,诸如字节跳动、拼多多等新兴势力正是依靠各种创新的发展战略和模式才能在红海市场中异军突起,紧逼老势力。如果腾讯还是不居安思危,虽然短时间内龙头地位可能无法被撼动,可一旦把时间线拉长,腾讯有很大概率会被“后来居上”。
面对当下中国主动拥抱全球化的时代趋势,腾讯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在游戏领域,国内米哈游、网易以及众多中小型游戏企业正在不断抢占游戏老大的市场份额,更别说国外的游戏公司本身市场增长强劲;在腾讯极其擅长的社交领域,想要向海外扩张,就必须要跨过WhatsApp、Facebook、谷歌的Messages、马斯克的X,以及抖音/tiktok等一系列社交软件构成的壁垒;而To B市场、云服务和AI领域,国内外有太多老牌企业早已布局该板块,能够在这块领域实现增长,不仅要看腾讯本身的科技实力,还需要看未来腾讯在该业务领域的可持续成长能力。
想扩张的市场很大,想拓展的业务很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数量庞大,但或许腾讯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首先最该战胜的,是过去的自己。
采写|张子鹏 newsmedia007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