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影视金融班第11期开学第一课暨2月课程,荣幸邀请到了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先生,为大家分享历史史诗巨制《长津湖》背后的创作故事。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于冬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目前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发行人、出品人之一,197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现任北京市怀柔区人大代表、怀柔区工商联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著作权人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理事长、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会长。 

博纳影业——屡创行业纪录

作为科班出身的专业电影人,于冬多次创下行业的全新纪录。1999年-2002年,发行了低成本电影《我的兄弟姐妹》、陈凯歌执导的《和你在一起》、杨紫琼主演的《天脉传奇》等一系列影片,在中国电影发行领域屡建奇功,令业界瞩目。2014年-2018年期间,出品发行了以《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为代表的“山、河、海”系列电影,充分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中的真善美,开创了博纳式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成功模式。三部影片不仅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还分别获得中国金鸡百花奖、华表奖、香港金像奖等多项电影业内的最高殊荣。其中《湄公河行动》和《智取威虎山》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电影作品奖,充分实现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双丰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于2019年推出了“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总票房近50亿元。2021年,于冬担任出品人、总制片人的电影《中国医生》《长津湖》全国公映。其中,电影《长津湖》以超过57亿的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目前正在上映,已取得了超过39亿的票房成为2022年春节档冠军,观众口碑好感度第一。从创立博纳至今,于冬担任出品人的电影已有250余部,票房累计超400亿元,出品发行影片数量连续十年名列全国第一,出品发行影片每年票房占比始终位列国内民营公司前三名。

于冬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di一批”人才等国家级荣誉。连续7年荣获中美电影节最佳年度制片人,被西方著名业内媒体《Hollywood Reporter(好莱坞报道)》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连续两年入选好莱坞知名权威杂志《Variety(综艺)》“全球娱乐行业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500人”榜单,为了表彰于冬先生对影视产业的贡献,于冬先生还先后获得了亚洲电影博览会“Icon Award”大奖,亚洲影视协会“中美电影合作领军人物”,亚洲品牌盛典“Asinbrand”品牌年度人物,澳门国际影展电影特别贡献奖、“商业星力量”年度先生、爱奇艺“年度电影制作人”等多项荣誉。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

电影《长津湖》是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它是中国电影在经历了长达17年的快速发展,疫情带来的冲击,在行业重要拐点的关键时刻,博纳影业率领着庞大的创作团队,完成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

近几年电影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影局转隶中宣部之后,创作上要拍国家电影。国家电影是在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部重要时间节点的影片。比如建党百年,建国7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脱贫攻坚,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每年都在宏观背景下有重点主题,博纳如何做到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兼顾市场,还要有艺术追求。

抗美援朝这个主题是很多艺术家的梦想,非常多的大导演都想加入拍摄,但听说只有一年的制作时间,大多望而却步。抗美援朝里的长津湖战役,是整个战役里最难拍的,它在冬天零下三十度的雪地里发生,并足够惨烈。

《长津湖》剧本构思:一对兄弟上战场 远赴千万里

剧本编剧兰晓龙,给了13万字的电视剧剧本《冬与狮》,构思很好:一对兄弟上战场,远赴千万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电影观,历史观。1950年,刚打完仗的战士们都逐步开始转业,回老家搞建设,这是《长津湖》伍千里回家的开场背景,但国之召唤,一夜归队。同样在中南海,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要远赴朝鲜。是什么样的国家任务,让一个领袖的孩子与普通农民的孩子,都一起上了战场。而这时,恰逢新中国一岁生日。以往拍朝鲜战争的戏,都是从仁川登陆的资料片开场,而《长津湖》用伍千里回家这样的文戏开场,更体现了国家使命:国有难,召必回!这是一张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解决了时代气息,解决了宏观叙事的一个大角度。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历史人物与艺术人物 有机结合

如何把初始的13万字浓缩到一个电影剧本,把历史人物与艺术人物有机的结合,当时由黄建新统筹完的初稿剧本已经很长了,不断的会有审查意见送过来,在兰晓龙原剧本七连的基础上,解决历史史诗问题,解决长津湖战役为什么出兵的问题,绕不开杨根司,也绕不开冰雕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原来兰晓龙剧本里所没有的,如何解决这些人物的问题与电影的结合。

以往的战役拍法并没有战争中个体的人的表现,没有塑造他们的艺术形象。但七连里每一个艺术形象都与朝鲜战争战士这样的历史人物进行有机结合。以艺术人物为主,历史人物为辅线穿插。同样上战场的领袖的儿子毛岸英,与普通最穷户家的孩子千里万里,都奔赴朝鲜战场。长津湖是东线战役,毛岸英所在的志愿军司令部是在西线大禹洞战役,中间还隔着盖马高原,两边入朝的地点都不一样,就是从历史上来说,他俩怎么都不可能交集,但在电影里,却希望他们能遇见。安排的剧情是七连护送20部电台与6名译电员到志愿军司令部,这时候千里万里才有可能与毛岸英相遇,因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主要就是负责译电工作。在中间设计了一场两人对话,也就是伍万里在写检查时,毛岸英给了他一支钢笔,而这支钢笔的作用,在懂历史人的眼里一定会知道,这是毛岸英最后的遗物。在历史里是靠这支钢笔与手表,来辨认毛岸英烧成炭的尸体。历史际遇一定有一种人生换位在里头,其实这段对话就是历史人物与艺术人物的一种虚构的交融,有多少烈士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来保家卫国。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冥冥之中都有志愿军保佑庇护的英雄史诗

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上甘岭》之后我们就没有直面美军,与美军进行战斗的影片,于是跟林超贤导演说要把美军拍的越强大越好。仁川登陆就要像《拯救大兵瑞恩》的诺曼底登陆,用宏大的视觉来拍。美军越强大,越骄横,越不可一世,才越体现我们的志愿军比他们更强。还要交代长津湖战役的宏大历史背景: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打赢装备强大的美军。

筹拍《长津湖》既兴奋又忐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内心有这种英雄梦,想拍英雄史诗,存有对英雄的敬畏之心来拍摄。拍摄过程无数艰难,千辛万苦,庞大的摄制组与巨额开支,还遭遇新冠疫情,即使密集爆破的战争场面也无一人受伤,最终还能取得这样的票房佳绩,冥冥之中都有志愿军保佑庇护。《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中国人的有种。

因为现代电影,用大量重复的资料镜头,叙事与节奏就会让观众跳脱。在一开始就已经把这部戏架到了这个类型的极致化表达。整个行业最低谷的时候,是疫情期间最艰难的时候,院线都关闭,是有一股志愿军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博纳于冬:《长津湖》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科记汇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塑造。《长津湖》为中国电影银幕上留下了一个伍千里营长,伍万里新兵。让今天的年轻人,看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是人民军队的熔炉缔造了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战斗英雄。

《长津湖》一部2亿美金投资的巨大制作,在国庆档期20天创造了50多个亿的票房,为中国电影在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候,打了一剂强心针,也是博纳影业在行业寒冬中,打了一场翻身仗。

历史拐点 转型期的关键时刻

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遇到了历史拐点,是转型期的关键时刻。我们过去的市场化进程很顺利。近20年有着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从2001年1800张银幕,故事片年度产量不到100部,2019年中国银幕数达到8万张,电影产量1083部,年票房从不到9亿人民币越升为640亿,这一系列的数据,都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结果。这十几年变迁,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一路高歌猛进高速增长的势头背后,是民营影视企业的行业寒冬,最大的原因是资本热钱的逐步退出,让整个行业没钱了。从2018年开始的税收整顿,资本开始离场,整个行业处在缺钱的状态,2019年又逢疫情,后疫情时代又带来了很多的变数与不确定性。2020年,电影的640亿票房锐减到200亿人民币,市场蒸发了440亿,这440亿人民币是现金流,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当一个人被抽走了2/3的血液,他只能半死不活。再加上一些丑闻与不好的口碑,影视行业人人喊打,但这时候作为有担当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家们,更要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绩,来证明给大家看,我们行业还是好的,我们的市场还是可以承受的,我们还有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不都是唯利是图与资本市场套现,这个行业需要有这样的有识之士,去做这样的推动与保护。

后疫情时代,有些问题特别突出,比如档期,2021年总票房是470亿,2021年的春节,清明,五一,十一,这几个大的档期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为什么票房却少了200多亿?就是因为闲档,平时的档期每周都低,最差的一天2400万,放在10年前,当日票房低过3000万就已经是人人可危,但那时年票房不到300亿。所以现在要把腰部中部的影片抓起来,以前在闲档,可用美国片进行一定的缓冲,但去年由于疫情美国片的质量与数量都大幅下降,观众也逐渐远离电影院。今年的春节档,票价150元一张,影院的做法可以理解,但票价太高也是对今年春节档的一个巨大伤害。

我们的未来,中国电影的方向在哪里?

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拍出《长津湖》这样的电影。对于未来的电影创作来说,已经不再缺乏重点影片,而是缺乏商业片,抓类型片的力量在丧失。这是今后一段时间要解决的创作问题。类型片是要有激烈的对抗,要有反派,有时在一个类型里面,就解决了叙事问题和节奏问题。

博纳,可以算主旋律拍得最多的制片公司之一,从《智取威虎山》开始,把主旋律拍得更好看,解决了主旋律的类型化问题,把主旋律逐步升级,变成现象级的影片。把它套在美国类型片里,用美国片的方法拍主旋律。

美国片的情感故事与中国人是疏远的。他们的人物越来越抽象化,与今天的年轻观众渐行渐远,但美国电影所带来的观影习惯,依然存在。把主旋律的电影故事,用今天更接近中国观众的情感表达,并结合现代电影的观影习惯,现代电影的制作理念语境。可以简单理解为:用美国片的拍法,拍中国电影。这也是中国电影未来的方向,用最好的人才,拍中国电影,讲中国故事。

国际发行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打造一个全球同步放映的春节档,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还需长期实践。对中国电影来说,国际发行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目前我们还做不到在海外保护中国电影的知识产权。如不解决,中国电影走不出去。要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同时要施以有效手段。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国力,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海外输出传播是重要的海外影响力的体现,这时候国家会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严重性。比如在中国盗播一个美国同步发行大片,会带来一系列固定证据的追溯和知识产权的赔偿。

好莱坞——高配版的横店

要把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电影区分开来,好莱坞电影是全球电影,美国电影仅仅只是美国本土电影。好莱坞电影在50年代的本国市场形成了利润,开始向全球扩大,让全世界给好莱坞贡献票房。

好莱坞的崛起,也跟全球人才聚集在好莱坞有关。好莱坞相当于横店,它是一个聚集的地方,好莱坞的背后是华尔街,是金融,是银行家,今天的好莱坞已经没有老板了,几大鼻祖公司,除了迪斯尼,其余背后都是职业经理人操盘。

《长津湖》说明我们本国的市场,足以支撑起超过2亿美金投资,达到好莱坞 A级制作水平的电影。中国电影,目前的机遇期,就是有足够大的本国市场,我们今天要吸纳全球人才,特技,美术,后期制作,把这些做到最好,放大到极致。把中国电影的画面先解决好,要让画面好看,呈现出影院该有的大电影画面的品质,借鉴美国电影也好,世界优秀电影也好,用全球优质人才来拍电影也好,但最后最终的落地,还是要培养本国人才,让本国的年轻人能够掌握并接续。

电影工作者其实是一个苦行僧 我依然对它充满信心

做电影,还是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去表达些什么。电影背后是文化组成,需要有情怀,但情怀不能变现,所以还要有企业家精神,为投资负责。做电影,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仅仅只把它当一个生意。

尊重投资人,尊重老板,要对投资负责任。作为制片人来说,拍什么,是由老板来决定的。至于怎么拍,还是导演的活。找对好导演之后,要充分尊重导演的创作需求,力所能及地去提供资源,不光是资金,还得有资源,调动资源,配合导演完成创作。发行就交给发行团队去做,我们就负责把片子拍好。发行是锦上添花,自己做发行,只会交更多学费。

中国电影处在黄金发展的时期,而且面临国际化的转型,我依然对它充满信心,中国电影经历了漫长的产业化改革。这个漫长的过程有几代人呕心沥血的付出,产业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影工作者其实是一个苦行僧的工作,如何能够运用好电影的语言讲述时代故事,讲述普通人的情感。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