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技术的研发数字化落地之旅
企业简介
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新能源锂电池为主业,以3C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为核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股票于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股票代码600152,简称“维科技术”,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集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科技型企业,具备电芯制造、封装和系统整合方案一体化能力。公司以“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稳定、高性能的锂电池产品”为己任,为移动智能产品提供最好的电池产品体验,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优秀的电池供应商和二次能源电池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维科技术锂电池业务以3C数码电池为核心、积极拓展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维科电池是国内排名前五的3C数码电池供应商,客户包括国内主流手机品牌、欧美主要通讯运营商等,并大量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教育电脑、个人穿戴等电子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维科动力电池以维科电池十余年的锂电池生产技术为依托,可生产软包动力电池、铝壳动力电池等电芯产品,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电池解决方案,应用领域覆盖乘用车电池、特种车辆电池、家电用电池、储能电池等。
公司同联想、MOTO、中兴、传音、海信、天珑、华勤、闻泰、龙旗、紫米、大疆、TCL、INTEL、Quanta、HTC、acer、vodafone、VESTEL等国内外多家知名手机、平板、笔电、无人机等品牌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商贸合作关系,大大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信息化动因 行业特点对研发管理的要求
维科技术属于高科技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其重点大客户中包含了联想、MOTO等大型3C数码客户,而这些高端客户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控制有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结构化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并通过标准开发流程固化管理各部门的工作和职责
在没有应用PLM系统之前,维科技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标准的开发流程,各岗位分工不明确,流程和工作说明描述不清晰,因此开发过程不易受控,人治化的特征会比较明显。
研发各阶段有明确的交付物和阶段评审
在没有应用PLM系统之前,技术人员往往只关注关键交付物的提交,对于流程过程按照质量体系要求的其他交付物则不够重视,往往采用事后补救的形式进行处理,不利于流程的规范化,同时也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
管理模式对IT系统支撑的需求
随着企业的业务扩张,在宁波、深圳、东莞、印度等地成立的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在宁波总部:
宁波和深圳两地的研发团队联合研发新产品,在一个项目组中包含了异地的研发人员协同工作;
在小试和中式阶段,需要采购、生产等部门协同参与研发;
维科技术在此模式下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异地的协同研发,提高公司内部之间的协作效率,并在异地之间共享技术资料。
在没有应用PLM系统之前,异地之间的研发项目管控主要依靠手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项目计划编制和审核采用手工方式,关键资源平衡只能依靠相关人员的经验保证,没有资源优化和资源平衡的保障手段;项目管理时效性差,进度难以控制;特别是多地协同研发的时候,无法对异地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
任务信息沟通仍旧需要大量会议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不能集中精力解决项目中的突出矛盾;
计划的制定与现场实际的执行情况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没有全面的项目看板,很难全面地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难以进行资源平衡;
在研发过程中产生大量技术资料和数据,特别是各种技术资料,对这些技术资料采用人工手工管理模式,导致大量的管理问题:
技术资料检索查阅困难;
对于电子文档、无法实现技术资料的阶段、版本管理;
数据共享实现困难;
无法形成基于知识与流程的高效新产品研发模式。
研发/生产一体化需求
维科技术的生产组织模式兼具了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型行业的业务特点,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新物料产生过程进行严格管控,同时需要将BOM 录入到ERP系统中,在没有应用管理系统之前,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研发人员缺乏统一的物料库和物料信息维护工具,工作非常繁琐;
新物料承认流程依靠纸介质流程在研发、采购、质量各部门传递信息,容易出现一物多码、物料描述不规范等情况发生;
研发人员在技术文件中描述一遍物料信息,又在ERP中重复录入物料、BOM等数据,难以及时准备ERP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
项目应用亮点解读 管理流程标准化
产品研发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各部门各自承担着分工中的某一环节,流程固化是减小因错误造成的损失风险,保障企业或组织的各个流程的正常运行的前提,每个流程的分解条件成熟、岗位说明书的描述清晰,职责分明、便于操作,这是流程固化管理的基本条件。每个流程的分解是整个计划或项目运营中的某一环节,这样的一个个流程或环节,不允许的环节执行中有着过多的流程变更,否则势必影响到整体的目标达成而不能及时的纠偏。
为达到以上效果,维科技术使用了金蝶PLM系统中的项目模版管理功能,在项目模版中将实现企业的业务逻辑和设计流程的程序固化,将项目管理体系融入到PLM系统项目管理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或不同类型的项目定义多种模版;
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预定义好标准的WBS分解及时间计划;
预先定义好任务执行的串行、并行工作顺序;
指定每个工作任务的交付物种类;
提供交付物模版,以方便技术人员按照模版编制相关技术文件;
预先定义好项目、任务及交付物的默认关联流程;
通过以上业务流程的固化,达到以下应用效果:
当管理从直线管理到矩阵管理演变过程中,保持原来的效率;
从人治跨向制度管理,确保企业制度执行力度;
规避风险,业务不依赖于个人表现;
确保从全局查看、监督企业业务表现。
有效控制研发过程
通过金蝶PLM系统,采取项目过程驱动产品数据管理思想,为维科电池建立了遵循项目管理的产品协同开发环境和实时的项目协同交流环境及项目考核体系,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将项目组的各项业务活动纳入灵活、规范的电子化业务框架,以确保项目信息的实时、准确与完整。
由于维科技术的研发团队分散在宁波、深圳、东莞等位置,在一个产品研发项目中,项目团队成员由多地技术人员共同构成,通过金蝶PLM的B/S架构,将工作任务分派给不同地域的技术人员,从而实现多地的工作任务协同。
工程师接受任务后,即可按照任务要求开展工作,工程师可以将相关任务交付物关联到此任务输出中,并将文档递交流程进行审核;在PLM系统中可以定义任务的关闭条件为设计输出必须归档,任务才能结束,采用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师必须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工作。
当任务满足关闭条件,并执行关闭后,系统会自动记录任务实际执行时间,同时按照预先定义好的启动结束条件,自动启动后续工作任务,在PLM系统中,即可以定义任务与任务的并行关系,也可以是串行的工作任务,系统将自动计算项目关键路径,并根据任务实际占用时间,自动对任务甘特图信息进行刷新。
项目监控及辅助绩效管理
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中高层管理者提供一个平台,让管理者通过此平台,及时的对人、事、环境等信息进行管理,在维科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驾驶舱,以最快的效率跟踪项目情况,并对项目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跟踪和解决:
在金蝶PLM中提供了多种项目监控手段,除了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管理驾驶舱之外,还可以为部门管理着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表,辅助管理者对研发团队进行可量化的绩效考核。
结构化数据存储
全面表单的应用:在维科电池的产品研发过程中,工程师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业务单据数据,以往这些数据都只能浮于纸张表面,如需要对其进行性能对比分析时,需要专人手工录入,工作繁琐并且容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 PLM 系统中全面启用了表单管理的应用,工程师平时填写的各种表单转入 PLM 系统表单填写,将所有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便于查找,也便于进行统计与分析。
表单与流程的完美结合:根据维科电池研发特点,我们将研发流程与审批流程结合,全部业务通过一个大流程串联起来,在业务流程节点上,业务人员或工程师填写相应的表单,在审批流程节点上,各级主管审核对应表单。
表单数据的传递:在同一业务流程中,有的表单数据在前面填写过,后续表单如再出现的话,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将前表单对应栏位填写的数据直接读入到后表单中,既提高了表单填写的效率,也有效地避免了二次输入的错误。
对技术资料进行有效集中管理
维科电池通过PLM系统对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技术资料进行了有序的管理,通过创建以产品为主线的多种产品信息视图,对产品相关数据进行全关联管理: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技术数据的集中和安全管理;
根据不同学科、部门等分类规则,实现对技术资料分类的分类管理;
为不同类别的技术资料定义详细的属性,便于保存和按照不同条件搜索;
通过PLM系统界面访问,从而保证技术资料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安全共享,并且不受地域限制;
不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彼此了解和利用整个项目团队最新设计结果,并行相关研发工作,避免了出现冲突和重复;
记录文档与项目、文档与产品、文档与物料之间的关系 ;
通过生命周期和工作流功能,进行技术数据的审查、发布、共享,保证技术资料的准确性;
项目成效与价值
维科电池通过实施金蝶PLM系统,并经过近4年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PLM系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异地协同研发的能力
通过创建多地合作的虚拟项目团队,快速分配工作任务,并提高了各地信息沟通的效率;
各地技术团队快速共享知识,提高了协同研发能力;
建立完备的电子化资料室,提高工作效率
产品数据资料的电子化管理的结果是建立起电子化的资料室,基于以下原因,不但提高了设计的工作效率,所有需要使用技术资料的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便于查询、参考、再利用
保证了电子文档的准确性,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数字化管理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积累知识,实现知识管理
一个企业要发展, 既要有雄厚的资金来增添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设备, 同时又要拥有大量的具有丰富设计和制造知识经验的人才,企业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发展壮大。这需要企业具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循环系统,不但使整个企业有机的运作起来,顺利的组织生产工作,又能把从每个项目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也为培养新人提供良好的教具。后来人通过学习前人总结的资料,就会有很大的进步。缩短新员工上手的时间,降低因人员流失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