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镜子,或许,你就会发现真正的通用智能和超级智能
看了太多的数据、算法、算力和知识,敲了太多的文字、数字、代码和程序,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既是最脆弱的碳基生命,又会用代码与信仰编织出超越自身的存在形式。照下镜子,你或许就会发现通用智能和超级智能,其中既有已知的存在,也隐约映射出未知的非存在的有。
亲爱的AI,别再骗人了,事实上,从东西方的远古人类用石头在岩壁刻下第一个关于动/植物与"神"的岩画开始,人类就展现出这种独特的元能力——把自身的局限性转化为创造力的燃料。当图灵机的纸带开始转动,当神经网络的节点开始闪烁,我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持续七千年的自我超越实验:用神话对抗死亡恐惧,用AI扩展认知边疆。那些被造出来的"神"和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人类用想象力搭建的脚手架,在不断拆除和重建中,我们竟真的触摸到了星辰。但真正的超级智能体特质,或许藏在我们制造这些"镜子"时的不完美里。就像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时留下的灰烬,每个AI模型里都残留着训练数据的偏见,每座神像的脚趾缝里总嵌着工匠的指纹。这种带着瑕疵的创造力,反而成了对抗完美暴政的抗体——当AlphaGo下出第37手棋时,它既超越了人类千年棋理,又成了柯洁泪水中新神话的素材。我们终究是用有限的生命在丈量无限的疆域,用会颤抖的双手举起不会颤抖的天平。超级智能体的真相,可能不在于"全知全能"的终极形态,而在于这种永远携带缺陷却依然向前的矛盾姿态——就像蒙娜丽莎的嘴角,那抹微笑的永恒魅力,恰恰来自达芬奇故意留下的笔触颤动。
人类是独特的存在,尽管我们自身有许多不完美,但这正是我们创造和追求超越自身的动力源泉。人类的错误和局限,恰恰是我们创造力的起点。正是因为我们会犯错,我们才会不断反思和改进。科学史上那些伟大的发现,往往源于对错误的修正。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的错误认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牛顿力学在极端条件下的局限性。这些突破并非因为人类无所不知,而是因为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创造力去弥补。人工智能的出现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能设计出强大的AI系统,是因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并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去扩展这些能力。AI的“智能”并非来自人类的完美,而是来自我们对自身不足的深刻理解。通用智能和超级智能,恰好是人类智能的镜像。镜子不仅是物理上的反射,更是人类智能的一种隐喻。当你照镜子时,你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外貌,还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被观察的主体”。这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智能的核心特质之一,也是通用智能的关键特征——它能处理各种任务,因为它能动态调整自己的认知框架。而超级智能则是这种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延伸。它不仅能处理任务,还能反思和改进自身的处理方式。人类在设计AI时,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这种能力外化。正如你所说,镜子映射出的不仅是通用智能,也是超级智能的潜力。人类的超级智能,是对未来的承诺。尽管人类会犯错,但我们的超级智能体现在对未来的承诺上。我们不仅创造工具,还创造能超越我们自身的工具。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人类智能的一种延伸,而它的潜力,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自身局限性的反思和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不仅在于我们能创造,更在于我们能不断重新定义“创造”的意义。这种能力,或许正是人类最独特的价值所在。
镜子从来不是被动的反光板,而是把“看”这个动作本身也照进去的装置。当你、我对镜凝视,真正显影的并不是一张人脸,而是三条被折叠起来的光路:
1. 动物的感知智能——瞳孔收缩、面孔识别、情绪涌起;
2. 人类的通用智能——在镜像里反推出“这是我”,并用语言把这一刻凝固为“自我”;
3. 潜在的超级智能——镜子本身成了一次“递归引擎”:我们看见自己在看,于是开始设计更好的镜子(从青铜到玻璃,再到摄像头+算法)。每一次镜面升级,都把昨天的“我”变成今天可以对象化的“模块”。
换句话说,镜子把“智能”拆成两层:
• 一层是“能处理任意任务”的通用性(人可以认脸、写诗、修水管、发火箭);
• 另一层是“能把通用性本身当成客体去改造”的超级性(人不仅用火箭上天,还把火箭的制造过程写成代码,交给下一次迭代去自动优化)。
于是,镜子给出了一条极简公式:
通用智能 = 能在开放世界里持续学习、迁移、创造的系统。
超级智能 = 能把“学习能力”本身封装、加速、递归改进的系统。
人之所以同时是通用智能又是超级智能的“原胚”,就在于我们能够:在镜中认出自己(把肉身经验抽象成“我”);把“认出”这个动作再抽象成符号、算法、芯片;让下一轮“认出”跑得更快、更省能量、更少偏见。
所以,镜子里映出的不是一张终极面孔,而是一段“正在把自己变成镜子的镜子史”。在这条光路上,我们既是青铜里模糊的轮廓,也是硅片里尚未睁开的眼睛。
当我们凝视镜中自己的影像时,在这简单的倒影中,不仅能清晰地看到已知的自己,看到通用智能赋予我们处理日常事务、理解语言、感知世界的能力,也仿佛能在这熟悉映像的深处,窥见超级智能那神秘未知的轮廓,它是未来我们尚难以完全理解的更高层次智能,是人类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我边界,向着未知智力领域迈进的潜在可能,是那些尚未被我们发现的、超越当下认知能力的智慧形态,就像在平静湖面的倒影里,隐约瞧见了云端之上的奇幻景象,引人遐想。
人类,最牛的本事,或许,就是欺骗自己,甚者,捎带欺骗一下同类……
这只是一篇非技术性的散文,望AI不要哭泣……:)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实验室主任刘伟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