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能否继续稳中求胜?-科记汇

谈到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尚德是公认的行业开创者,公认的光伏组件三巨头则是隆基、天合与晶澳。作为三巨头中规模并非顶尖的晶澳,凭借始终保持前三的出货量与低调稳定的风格牢牢地占据光伏组件领域的前三位置。媒体将晶澳比喻为不死鸟,也是对其稳定发展的肯定。

的确,经历3次光伏行业危机能存活下来的晶澳,没有“瞎折腾”,在大的方向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在对光伏投资过热的担心中挺过了新一轮的洗牌,仍然保持龙头位置。而作为晶澳掌门人和开创者的靳保芳,其稳打稳扎的经营方式是晶澳始终保持龙头地位的诀窍。

激荡的前半生:下海开创晶澳

据报道,父亲早逝的靳保芳很早就开始承担家庭的重担,帮家里干农活挣工分;六十年代后,靳保芳到离家六七十里地的纪昌庄农中读书,后成为宁晋县国营饭店的合同工。

因在饭店努力工作,靳保芳得到一致好评,在1972年被推荐选送至邢台地区财贸学校学习,毕业后,靳保芳曾在邢台地区水泥厂、宁晋县农机局工作,并任宁晋县农机局副局长。1992年,靳保芳调任河北省宁晋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公开报道中,任电力局局长的靳保芳“很快把一个管理混乱、经营亏损的落后单位建成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电力系统多种经营十强企业”。

在电力局任职的经历使靳保芳形成了一种稳中求胜的经营策略,并且在日后的创业中得到实践。

上世纪90年代正值国企大变革时期,靳保芳为了加大电力局的生产效率和人事优化,开始了相应的调整。

为了解决员工的去留问题,靳保芳通过朋友的介绍,了解到河北工业大学有一个生产单晶硅的科技项目。了解到单晶硅的发展前景,靳保芳通过专业人士的引荐与任丙彦进行深入沟通,在多次畅谈后最终说动了这位教授,而后电力局在靳保芳的统筹下成立了晶隆半导体厂。1997年,宁晋县电力局拿出晶隆半导体厂的一半资产,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合资建起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靳保芳认为,要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活学活用,谋求企业更大发展。与日本企业的这次合作,让靳保芳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同时,靳保芳也意识到,技术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根基,因此“多顾茅庐”从河北工业大学请来了技术负责人任丙彦,成立河北晶龙实业。

2003年,靳保芳所在的电力局开始改制,此时的靳保芳也看到了半导体的发展势头,随即辞去了原本电力局局长的职务,带领着部分志同道合的职员出资买断了晶隆半导体厂,成立了晶龙集团,靳保芳正式开始掌舵改制后的晶龙集团。

凭借日本松宫的光环加持,靳保芳的公司得到飞速发展,到2004年,晶龙实业成为全球单晶硅之王。

2005年,为了摆脱对日本松宫的依赖,将产业从硅片延伸至下游电池、组件,提升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靳保芳毅然让晶龙实业与澳大利亚光电科学工程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1.2亿元,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晶澳太阳能,由此晶澳太阳能科技诞生,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2018年,晶澳完成私有化,同时将晶龙光伏业务整合到晶澳,借壳天业通联重组上市,于2019年9月顺利过会,12月正式更名为“晶澳科技”。晶澳科技主营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

根据2024年3月25日发布的《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靳保芳家族位列758位,财富315亿元人民币。

扩张大浪潮下:果断减产求稳

20世纪9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暴涨,能源危机和污染让清洁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香饽饽”。在90年代,日本、美国、德国等政府均制定光伏发电规划,光伏在欧美国家的需求迎来爆炸式增长。2005年,在光伏行业布局最早的尚德电力在美国挂牌上市。进入21世纪,光伏产业似乎一片光明。

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疯狂阶段,近千家企业涌入,占据世界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11家光伏企业在美股上市。赛维LDK的彭小峰、无锡尚德的施正荣疯狂扩产,就连华尔街归来的英利老板苗连生也成立了六九硅业,准备血战多晶硅。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之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深受中国光伏依赖的欧美国家大幅收缩产业链,欧洲取消太阳能补贴,晶硅暴跌,出口订单锐减。仅2008年一年,中国就有超过300家光伏企业倒闭,头部企业无锡尚德、英利及赛维受重创。

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毫无定价权,光伏原料依赖进口、核心设备和市场需求均掌握在欧美手中,“三头在外”劣势逐渐暴露。出外调研的靳保芳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果断下令,甩卖、清仓、只留现金。

晶澳科技在这一场中国光伏产业的危机中保住了大部分身家,也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地位。这一年,56岁的靳保芳已“知天命”,懂得市场调研的重要性,知道决定的重要性及执行坚决的影响,经营决策趋向稳重。从2005年开始,他就推动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减少对外依赖的风险。晶澳科技也是目前光伏企业中最早实施产业一体化的企业,到2024年,晶澳科技已经走过了20年。

在靳保芳看来,除了稳重的经营策略外,领先的技术也是晶澳科技能够穿越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不仅意味着产品质量过硬,还意味着降本增效。而如何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光伏产业企业屹立不倒的第一性原理。

靳保芳给出了他在创业伊始的答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19年至2022年,晶澳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18亿元、14.53亿元、27.18亿元、46.08亿元。2022年晶澳科技的研发投入,与天合光能相当,远高于晶科能源。

在光伏产业一体化方面,2021年,硅料价格一路飙升,东方日升出现少见的年度亏损,晶科能源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也出现亏损,晶澳科技净利润仍然保持35.31%的增速。

近几年,晶澳科技的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1.55亿元、258.47亿元、413.02亿元、729.89亿元,同比增长7.67%、22.17%、59.80%、76.72%。同期净利润为12.52亿元、15.07亿元、20.39亿元、55.33亿元,同比增长74.09%、20.34%、35.31%、171.40%。

2023年第一季度,晶澳科技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04.80亿元、25.82亿元,同比增长66.23%、244.45%,继续高速增长。

扩产风口再起:能否再渡危机

2023年,中国光伏巨头之间掀起了新一轮竞赛式扩产。2023年6月6日,隆基绿能及通威股份几乎同时宣布百亿级扩产计划,2023年6月5日,晶澳科技也宣告了合计66.20亿元的扩产计划,2023年5月底,晶科能源更是宣告了560亿元的大规模扩产计划。

有消息称,2022年2月以来,晶澳科技宣告的投资合计接近600亿元。隆基、通威等龙头企业扩产,均剑指产业一体化,包括投资于先进技术产能。大规模扩产的不只是龙头企业,2023年5月,天合光能宣告了超百亿扩产计划,2023年4月,爱旭股份也抛出了300亿元的扩产计划。

如今,对光伏行业而言,大规模扩产已成为一种实力的象征,晶澳科技也不得不卷入扩产潮中。但如此大规模扩产,晶澳科技是否会再现2008年的光伏浩劫?

行业人士认为,在“双碳”背景下,光伏行业属于阳光赛道,市场空间很大。不过,光伏产业阶段性过剩是必然趋势。除了巨头扩产,一些资本也跨界进入,产能大幅增加,势必会形成过剩产能。但是,相对而言,国内内需已打开,光伏企业生产、技术对国外的依赖也在逐步降低,2008年的那一轮光伏产业大调整基本上不会出现。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在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CSPV)上表示,行业产能过剩是必然,技术、资金及品牌是制胜法宝,一些综合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会议中表示,光伏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在国内外市场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据统计,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主产业链产量,在2022年大基数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0%。2023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超预期发展,新增装机规模超过216GW,全球占比历史性地超过了一半,累计装机接近610GW,助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地超越了火电。

在出口方面,光伏产品出口量再创新高。2023年,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93.6%、65.5%和37.9%,出口总额达到484.8亿美元,且产品出口区域的分布更加多元化。

2024年1月6日,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在公司发布会上致辞表示,刚过去的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新高,在全球经济中“一花独秀”。在全球“碳中和”大势所趋下,公司坚信,光伏发电是未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主力军。

靳保芳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思想,构建“一体两翼”业务体系架构。

根据晶澳科技2023年半季度财报,公司以主产业链“光伏产品事业群”为依托,设立“智慧能源事业部”,构建了“产品+系统”、“系统+服务”的“双+”发展战略,加大下游光伏应用的投入,不断扩大集中式、工商业及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同步探索多种光伏发电应用场景的开发,以及节能降耗、“三废”回收再利用、储能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科记汇|张子鹏 newsmedia007

----------------------------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