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机构的研究都证明,聚焦ESG的SPAC项目,有着远超低ESG项目的回报率。海南自贸港可以发挥制度优势和面向祖国大陆的腹地优势,与一衣带水的香港、新加坡开展SPAC与ESG结合的金融合作。”美中首都城市友好协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金融委员会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唐兆凡表示。

9月21日,“自贸港金融会客厅·晨会”第十四期邀请到唐兆凡博士围绕“SPAC、ESG和自贸港金融”进行主题分享。

唐兆凡:SPAC的风险通过ESG大幅降低-科记汇

SPAC和ESG都是金融界炙手可热的英文缩写。

SPAC,英文全称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公司只有现金,没有实业和资产,公司将投资并购欲上市的目标企业。目标公司将通过和已经上市SPAC并购迅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

2020年之后,SPAC公司上市数量激增,2021年有600家SPAC公司登陆美国主板市场,包括歌星、体育明星、政治明星也都投身SPAC业务。唐兆凡回顾了SPAC这项起源于1990年空白支票公司泡沫破灭后,美国监管制度调整下诞生的一种创新上市路径,并分析了因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疫情影响,在2020年快速成为主流原因,还研究探讨了SPAC未来的发展趋势。

ESG ,英文全称为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评价体系,在国际上成为不同行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评价方法,也是投资机构考察投资标准的重要策略。

唐兆凡介绍了ESG和投资的关系,早在2006年,时任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牵头发起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倡议,发布了《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将责任投资定义为“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积极所有权的投资策略和实践”,推动了ESG投资的普及,如今ESG已经成为投资重要的参考指标。

SPAC和ESG的结合会带来什么?唐兆凡的回答是“令人惊讶的正面效果。”毕马威的研究显示,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27日,65个聚焦ESG主题的并购投资回报率是非ESG主题并购的18倍。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显示出相似的结果。唐兆凡分析,因为注重ESG的公司,有着对环境更多的贡献、社会更大的价值和对股东更为透明的治理,回报率也会更好,所谓“好人有好报。”

唐兆凡表示,根据投资理论,投资的成本是风险,SPAC的运作往往有着较高的风险,但与ESG的结合,中和了投机性,降低了风险。

具体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唐兆凡认为,全球的金融中心都已经开展了SPAC业务,海南自贸港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可以与临近的香港、新加坡资本市场合作,推动SPAC与ESG的结合,推动企业海外融资上市,即充分利用外资,又能够服务优质的实体经济。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