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硕士做中介,人大武大卷烟叶,蓝领是内卷时代年轻人的避风港吗?
“清风乌龙茶,大杯少冰半糖。好的,请问是支付宝还是微信?”
刘茜(化名)熟练地操作着点单系统,接待午餐高峰期的客人。
985硕士毕业的她,如今是一位全职奶茶店店员。
在大半年之前,她还是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就是那个大家都想挤进去的大厂。
说到当初辞职的原因,无非就是老一套:连续加班的工作节奏,复杂险恶的人际关系,在医院查出的中度抑郁症,严重失眠脱发。
而空降的无良领导,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裸辞之后,她整整待业了半年,直到存款快要被消耗殆尽。
刚好朋友的奶茶店招人,问她要不要来兼职做几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想了想,说好。
从兼职做成了全职,在忙碌的点单、打包、收款之余,她常常盯着搅拌机发呆。
“以后,怎么办呢?”
从内卷到卷烟当代年轻人的新择业观
刘茜的生活状态并非个例,在脉脉的职言区经常有人发问:“想辞职了,去送外卖怎么样?”
这个新职业,也可能是快递员、保姆、月嫂、卡车司机等等,共同点是不需要复杂技能,偏向于体力工作,大概属于蓝领的范畴,据说收入也还不错。
而其中的一些人真的不光是“口嗨”,他们真的逃离了办公室格子间生活,勇敢地投入蓝领工作。
在社会热点新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案例,而他们的理念和现状也迥然有异。
近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大学生招聘拟录用人员公示》引发热议,其中“一线生产操作岗位”的拟录用人员,大量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等985、211名校,也有英国诺丁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海外高校,而硕士研究生的占比竟然超过了30%!
这不禁让小伙伴们大为惊呆:卷烟厂,真的要这么“卷”么?
硕士毕业,做烟丝和卷烟,不禁让人产生“读书无用”或者“学历浪费”的质疑。
但细细查看新闻,发现还有这么一种说法:“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应聘人员一经录用,须在车间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工作3年以上,不满3年的,不得调任管理岗位”。而一线生产操作岗工人高学历的现象,在各大烟厂公司中普遍存在,许多双一流学校的研究生,都愿意来从工人做起,期待着被提升为管理者。
或许,高校毕业生“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固有印象已经成为过去,许多名校学子并不在意社会上对蓝领工作者的偏见,他们愿意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打拼出自己的未来。
人们以为的“浪费”,其实是一种积累。
这也给许多求职者带来一个新的启示,或许我们不必始终聚焦于金融、互联网等热门行业,而可以把目光投向镁光灯之外的领域,在冷门的赛道里,也许更有机会开拓自己的事业版图。
另辟蹊径机会在下一个转角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经济上升期的今天,“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并不罕见。
一位中国传媒大学的95后硕士毕业生,原本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研究,去一家房地产中介门店实习。论文写完了,她却对这个行业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毕业后直接入职,成为了一名房地产中介。
同样地,她也承受了相似的质疑,浪费高学历、屈才等等。
但事实上,如果是常看美剧的人,就会意识到在许多西方国家,房地产中介并不属于低端职业,也没有被归类为蓝领,而是妥妥的白领,甚至金领。
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大量地接触高净值家庭,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往往是名校毕业,而且工作中的收入也不菲。其中的佼佼者,人脉交际圈含金量极高,自己也属于中上层阶级。
反观国内的情况,我们也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浪潮,如果能把握住时机,就有机会成为行业的奠基者,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还有厨师、咖啡师、奶茶调配员、家居整理师等等,高学历的人才涌入,有助于改变社会对这些行业从业者的偏见,加快整体的产业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也能让这些行业吸纳更多的优质劳动力,完成良性循环。
战斗还是逃避蓝领工作并非避风港
当然,从事蓝领工作,不仅要看到远方的光明,也要承受当下的苦难。
而确实也有很多年轻人,仅仅是为了逃避当下的苦闷才选择了体力工作。而蓝领行业,绝不是他们理想的避风港。
湖南襄阳的一位外卖员,参加高考获得了623分的好成绩,这件事被媒体作为正面案例来宣传。但其实他本人直言:“我是一个反面教材”。
因为早在八年之前,他已经考入中国农业大学读书,但因为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多门功课挂科,才被迫从农大退学。
退学后,他打过工,送过外卖,因为逆行被罚了20块钱时,委屈到想当场辞职。
经历了这一番挫折之后,他才重新参加高考,回归到自己原本的人生路径。他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认为失去的太多了,他也绝对不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在职场上感到焦虑不安时,如果只是以一种逃避的心态转向蓝领工作,很可能仍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陷入更深的困境。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承担着各种挑战与压力。
没有一种职业选择,能适合所有的人。
我们唯有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状况,密切关注行业形势,不畏惧,不逃避,迎面应对各种压力,咬紧牙关向前冲。
在成为奶茶店员三个月之后,刘茜又接到了猎头的电话。
她重新修改了自己的简历,准备再次走上求职之旅。 刘茜相信,每一段弯路都不会白走,当再一次面对职场高压时,她更有勇气应对前方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