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TCL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DTC2025)在苏州举办,全球显示产业头部企业、技术专家及产业链上下游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行业发展趋势。作为显示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玻璃基板巨头,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均现身参会,唯独全球市场份额领先的美国康宁公司缺席,这一细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一周前在安徽蚌埠启幕的2025年低碳无机非金属材料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会议暨第二届玻璃产业发展大会,以玻璃新材料自主化与产业链协同为核心议题,发起成立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共链联盟。两场盛会一南一北、一下游一上游,形成战略呼应。

从康宁缺席背后的产业链博弈,到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与上游材料领域的双重突破,再到产业联盟构建的协同生态,一系列事件勾勒出全球显示产业格局重构的基本脉络。

康宁缺席折射产业链变局,中国显示产业自主生态重构进入深水区-科记汇

康宁缺席与双会联动释放产业信号,构建“下游创新+上游攻坚”格局

DTC2025大会以“臻图视界 印韵生辉”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印刷OLED、Micro LED等前沿技术成果,吸引了全球显示产业链的高度关注。作为显示面板核心基础材料的玻璃基板供应商,全球前三强中的旭硝子、电气硝子均以重要合作伙伴身份参会,与下游面板企业、终端品牌商展开深度对接。

而长期占据全球玻璃基板市场近60%份额的康宁公司,此次既未出现在嘉宾名单中,也未参与任何合作签约或技术展示环节。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缺席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回溯2024年底至2025年初,康宁曾连续两次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针对TCL华星、彩虹股份、惠科等中国显示企业的“337调查”,指控其侵犯基板玻璃领域专利及商业秘密,相关调查仍在推进中。

“知识产权纠纷与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康宁与中国头部显示企业的合作关系趋于紧张。”行业分析师指出,康宁的缺席本质上是全球显示产业链话语权争夺的外在表现,随着中国企业在显示面板及上游材料领域的快速崛起,传统跨国巨头的市场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产业链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与苏州DTC2025大会聚焦下游显示技术创新形成呼应的是,11月7日在安徽蚌埠举办的玻璃产业发展大会,以“智联全球 玻动未来”为主题,聚焦上游玻璃新材料的自主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中国建材集团、凯盛科技、京东方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共链联盟,发布46项供需对接清单及25项新产品、新技术,11家行业龙头联合发起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

蚌埠作为国内玻璃产业重镇,此次大会明确提出打造“玻璃新材料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的目标,蚌埠市政府还与中国建材集团达成合作,将推进航空玻璃等特种玻璃项目落地。两场大会虽聚焦产业链不同环节,但形成了清晰的战略协同:苏州大会展现下游终端技术创新实力,为上游材料提出明确需求;蚌埠大会主攻上游核心材料自主化,为下游产业提供供应链保障。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显示材料产值全球占比预计达48%,已成为全球显示材料生产核心区域,但基板玻璃领域全球前三大厂商市占率超90%,本土企业占比不足10%。他指出,当前中国显示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整体仍处于“基础级”,部分关键原材料和装备尚不具备供应“冗余性”。“未来中国显示行业风险是在加大而不是在减小,对产业链安全的要求大于对效率的要求。”

康宁缺席折射产业链变局,中国显示产业自主生态重构进入深水区-科记汇

下游显示技术多维度突破,上游材料自主化与生态协同推进

DTC2025大会上,TCL华星展示的多项全球首发技术,印证了中国显示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硬实力突破。全球首款5.65英寸Real Stripe RGB OLED手机显示,采用高精度OLED打印技术,实现390PPI高分辨率,视觉等效钻石排布效果达490PPI,攻克了传统印刷OLED像素精准度不足的行业难题,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同时,全球最高分辨率单片全彩硅基Micro LED显示、最高PPI Real RGB玻璃基OLED显示等新品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国企业在OLED、LCD和MLED三大技术路线上的全矩阵布局。TCL科技首席技术官、TCL华星首席技术官闫晓林介绍,公司构建的全技术矩阵已覆盖TV、IT、商显、车载等多元场景,为千行百业提供定制化显示解决方案。

AI与显示的深度融合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TCL华星发布的星智X-Intelligence 3.0,作为显示领域首款强推理垂域大模型,搭配“1湖1模3平台”架构,通过数据湖与大模型协同,为制造、研发、运营全流程赋能。TCL科技集团首席运营官王成指出:“AI与显示的融合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更重构了产业价值逻辑,推动显示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型。”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TCL华星T12印刷OLED G5.5代线通过减少真空制程,年节约能耗3亿-4亿度电,相当于50万人口城市30-60天的生活用电量,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的协同发展。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评价,中国显示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全球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

上游玻璃新材料领域的自主突破成为中国显示产业补短板的关键。蚌埠玻璃产业大会上发布的25项新产品、新技术中,多款高世代显示基板玻璃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凯盛科技研发的G8.5代基板玻璃已实现批量生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基板玻璃领域的垄断。

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共链联盟的成立,为上游材料自主化提供了组织保障。该联盟整合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资源,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的协同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联盟的核心作用在于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体,破解上游材料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协同不足的难题,加速核心技术产业化进程。

在应用端,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TCL华星联合国家眼视光中心及联想、好未来等伙伴发布《视觉健康白皮书2.0》,通过拆解自然光六大核心特性,研发XRGB、全局DC等底层技术,让屏幕光特性无限接近自然光。好未来集团执行总裁位晨介绍,双方共研的教育屏推出“一屏三模”等创新方案,用技术手段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实现了技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康宁缺席折射产业链变局,中国显示产业自主生态重构进入深水区-科记汇

产业链重构下的机遇与挑战,从单一竞争到生态博弈

康宁的缺席与中国显示产业的生态构建,折射出全球显示产业链竞争逻辑的深刻变革。过去,产业竞争主要集中于单一技术或产品层面,而当前已升级为全产业链生态的综合博弈。中国显示产业通过“下游牵引+上游攻坚”的联动模式,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改变了长期以来“上游材料受制于外”的被动局面。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显示产业的生态重构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下游终端技术创新为上游材料提出明确需求,牵引上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上游材料自主化为下游企业提供稳定供应链保障,降低了产业链风险。这种协同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打破跨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格局。

从全球格局来看,显示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更在技术创新、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但需要清醒认识到,本土企业在高端基板玻璃、核心材料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仍较低,技术积累与专利布局与跨国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产业链自主可控仍需长期努力。

中国显示产业的自主化进程,并非走向封闭排他,而是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安全发展。DTC2025大会上,旭硝子、电气硝子等国际供应商的参会,表明中国显示产业仍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而玻璃新材料联盟的国际化布局,也为全球产业链协同提供了平台。

“自主可控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关键核心环节掌握主动权,同时保持产业链开放协同。”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显示产业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平衡:一是技术自主与国际合作的平衡,既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也要通过国际合作吸收先进经验;二是短期效率与长期安全的平衡,不能因追求短期成本优势而忽视核心技术积累;三是企业竞争与产业协同的平衡,通过产业联盟等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形成发展合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显示产业的支持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为上游材料企业提供研发补贴、产能支持等保障,形成了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全球显示产业将进入技术迭代与产业链重构的加速期。在技术层面,印刷OLED、Micro LED等前沿技术将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AI与显示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绿色制造与视觉健康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维度。在产业链层面,全球显示产业将形成多极竞争格局,中国、韩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产业链博弈将更加激烈。

对于中国显示产业而言,需要持续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加大上游材料研发投入,提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同时,要加强专利布局与知识产权保护,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构建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体系。业内专家强调:“未来显示产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竞争,更是产业链韧性与生态协同能力的竞争,中国显示产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持续发力。”

康宁的缺席,成为中国显示产业自主生态重构的一个重要注脚。它既反映了全球产业链博弈的加剧,也彰显了中国显示产业自立自强的决心。从苏州的技术盛宴到蚌埠的产业协同,中国显示产业正在以全链条创新实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显示产业必将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为全球显示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