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三季报:超级供应链持续优化业绩,新业务爆发式增长
2025年11月13日,京东集团(纳斯达克代码:JD,港交所代号:9618(港币柜台)及89618(人民币柜台))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报告显示,集团当期实现收入2991亿元人民币(约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超出市场预期;服务收入增速创近两年新高,收入占比升至24.4%的历史峰值;年度活跃用户数于10月突破7亿,达成重要里程碑。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依托多年积淀的超级供应链能力,实现核心业务稳步增长、新业务快速拓展、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其业绩表现不仅印证了自身战略路径的正确性,更折射出中国零售与供应链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深层趋势。
新业务爆发式增长,业务结构优化
三季度,京东整体经营呈现“核心稳固、新业提速”的格局,各项关键财务指标背后,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精准把握与业务布局的前瞻性调整。核心零售业务作为集团业务基石,当期实现收入2506亿元人民币(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经营利润148亿元人民币(21亿美元),经营利润率提升至5.9%,较2024年同期的5.2%实现稳步增长,这一数据既体现了核心业务规模效应的持续释放,也反映出京东在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上的精进,为企业抵御行业波动提供了坚实“压舱石”。
品类增长的结构性特征尤为值得关注,尽管带电品类受去年以旧换新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但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有率仍保持在60%以上,行业领先地位未受动摇。深具价值的是,非电品类已成长为关键增长引擎,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服装鞋帽品类同比增速达行业8倍,商超品类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这种“非电补位”的增长格局,打破了京东此前过度依赖带电品类的业务结构,使其抗风险能力与市场覆盖力显著提升。而商超包销定制产品突破1万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定制重磅新品数量较去年增长5倍的表现,则印证了超级供应链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的升级,通过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挖掘出消费市场的增量空间。
新业务板块的爆发式增长成为财报最大亮点之一。外卖等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加速的同时,入驻品质餐厅超200万家,京东11.11期间TOP300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增长13倍。更关键的是,京东外卖实现单均损益改善与投入环比收窄,这一变化打破了本地生活领域“烧钱换规模”的行业怪圈,证明其“供应链赋能+零售协同”的模式具备可持续性——这种不依赖恶性价格战、而是通过后端效率提升实现增长的路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范本。与此同时,京东旅行、家政等业务的快速拓展,标志着京东已成功将供应链能力延伸至更多生活服务场景,业务边界的拓宽正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用户维度,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的里程碑,本质是“产品确定性+服务确定性”的价值兑现。截至三季度末,京东3C数码门店、京东MALL、电器城市旗舰店、养车门店等线下业态的规模化布局,构建起“线上效率+线下体验”的全渠道网络,这种布局不仅提升了用户触达效率,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了用户粘性,为用户规模与质量的同步增长提供了支撑。
超级供应链赋能,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京东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核心驱动力源于超级供应链的持续投入与效能释放,深层价值在于对传统行业生态的重构与升级。不同于流量平台聚焦“交易环节”的模式,京东超级供应链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链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模式创新,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效率失衡、内卷加剧等痛点。
供应链基础设施的规模化投入,构筑了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截至三季度末,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743亿元,智狼货到人系统的全国规模化应用、中东海外仓网络的完善、亚太地区航空物流航线的拓展,以及未来5年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的采购规划,彰显了京东对供应链“硬实力”的长期主义坚守。这种投入带来的直接成效是,电商大促期间订单履约效率稳定可控,国际业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深层的影响在于,通过基础设施的普惠化,让偏远地区消费者、产业带中小企业都能享受到高效供应链服务,这正是“国内大循环”所需的内生动力。
产业赋能层面,京东超级供应链正在打破“流量垄断”带来的产业生态失衡。针对产业带工厂,京喜自营“产业带厂货优选计划”拟推动超10万家工厂转型升级,采销直播与店铺直播订单量的翻倍增长,为商家提供了摆脱流量依赖的销售渠道;在餐饮行业,京东外卖通过供应链协同带动周边餐厅订单增长12%,七鲜小厨构建的“田间到餐桌”体系,让商家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降低中间成本,让品牌、商家、从业者都能获得合理利润,而非仅让平台赚取流量红利,这正是对行业内卷顽疾的根本性破解。
在消费端,超级供应链的优势转化为“确定性”的消费体验,这也是京东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JD FASHION标识对服饰品质的严格把控、京东健康“新特药全网首发”的专业能力、京东超市的品类规划与效率提升,本质上都是通过供应链的全链路管控,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与信任成本。这种“确定性”体验,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正成为核心竞争力,也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打开增长天花板
技术创新是超级供应链持续进化的核心支撑,京东长期深耕研发投入,正推动供应链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跨越,为企业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累计研发投入近1600亿元,2025年三季度研发开支同比增长28.4%至5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9%,背后是对“技术驱动效率”的长期坚守。
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是京东技术应用的鲜明特征,是其区别于传统供应链企业的关键。在健康领域,京东健康“AI医院1.0”实现行业首个AI驱动的“监测-分析-干预-跟踪”全流程服务闭环,覆盖从疾病预防到慢病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智能血糖管理体系同步优化服务体验;工业领域,JoyIndustrial大模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物流领域,AI算法优化仓储与配送路径,智狼货到人系统在618、11.11等大促期间高效应对订单洪峰,分拣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京东科技更提出“万亿规模AI生态”规划,计划未来三年推动AI技术在零售、物流、工业等领域规模化应用,这种“供应链+AI”双轮驱动模式,让供应链从单纯“搬运”功能,升级为具备“决策”与“优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能力贯穿供应链全链路,实现了“需求-生产-流通”的协同高效。前端通过大数据洞察消费趋势,让产品研发更贴合市场需求;中端赋能工厂实现柔性生产,有效降低库存风险;后端依托智能仓储、无人配送提升履约效率,将效率红利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多赢”格局。
在全球化布局上,京东物流持续完善“海外仓+国际航线”网络,为中国品牌“出海”与全球消费者“享好货”搭建桥梁。2025年8月,迪拜5号仓正式运营,成为其在中东的第9个高标准海外仓,可辐射阿联酋、沙特等市场;9月,“深圳=新加坡”定期全货运航线开通,加之此前的无锡=仁川、深圳=曼谷等航线,已构建起覆盖东南亚、东亚、中东的航空物流网络,“海外包邮区”扩展至13国,官方直邮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布局不仅让京东供应链能力服务更广阔市场,更助力中国优质商品与供应链技术“走出去”,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数字化能力贯穿供应链全链路的价值,在于实现了“需求-生产-流通”的协同高效。前端通过大数据洞察消费趋势,让产品研发更贴合市场;中端赋能工厂实现柔性生产,降低库存风险;后端通过智能仓储、无人配送提升履约效率,这种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让京东自身运营更高效,更能将效率红利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多赢”格局。可以预见,随着AI与具身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京东超级供应链的智能化水平将持续提升,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变量。
社会责任落地见效,构筑长期信任
京东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与社会责任深度结合,通过超级供应链的辐射效应实现多元价值赋能,这种“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协同,正在构筑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长期信任。
在就业与员工保障方面,京东生态系统90万从业人员、1485亿元人力资源总支出,以及为全职外卖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举措,显示了企业对“人”的重视。作为行业内首家实现一线员工五险一金全覆盖的企业,京东连续9年上榜“全球最佳雇主”,对员工权益的保障,提升了团队稳定性,向社会传递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流量平台普遍面临“骑手权益保障”争议的背景下,京东的做法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通过保障从业者利益,推动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在产业与民生赋能方面,京东“优质农产品基地计划”与农特产购物节的推进,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产品上行,让农民与中小商家共享发展红利;“暖阳助老公益行动”则通过供应链优势,让适老化产品与服务触达更多老年人,体现了企业的民生关怀。这些举措是超级供应链“普惠性”的体现——供应链不仅是盈利工具,更是服务社会、促进公平的载体,这种定位让京东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也为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资本市场层面,15亿美元股份回购的落地与35亿美元剩余额度的储备,体现了企业对自身长期价值的信心;连续10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且排名大幅跃升,印证了京东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这种“业绩稳健增长+社会责任落地+资本市场认可”的良性循环,构成了京东最坚实的长期发展基础。
京东的超级供应链已从“企业核心能力”升级为“行业生态引擎”。核心零售业务的稳健增长、新业务的可持续扩张、技术研发的深度落地与社会责任的全面践行,均围绕这一核心引擎展开。在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转型期,京东通过供应链赋能产业、优化生态、惠及民生,实现了自身业绩的优化,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未来,随着AI技术与供应链的进一步融合、全球化布局的持续推进,以及新业务盈利模型的不断成熟,京东有望持续巩固行业地位。而其“效率与公平兼顾、商业与社会共赢”的发展模式,或将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考,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