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本届论坛以“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为主题,汇聚了40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主流媒体及高校学界的专家学者。论坛通过主题致辞、主旨演讲、高端对话等多元形式,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活化、数字技术赋能、多主体协同传播等“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的核心议题,为打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凝聚共识、贡献智慧,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主任杨永恒,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会长、中国首任驻非盟使团大使旷伟霖,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出席论坛并作领导致辞。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论坛作主旨演讲。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出席论坛的部分嘉宾合影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智库中心主任杨永恒强调,世界百年变局下文化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需以文化自信塑造理性开放的大国形象。他指出,在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在学术领域积极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国际传播,打造一流国际传播智库。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传播者,搭建国际交流中的文明互鉴桥梁。他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期待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凝聚智慧。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杨永恒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会长、中国首任驻非盟使团大使旷伟霖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注入确定性。尽管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民调中好感度持续上升,但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软实力与叙事能力仍需提升,呼吁加强理论研究与案例总结,以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友善国际舆论环境。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旷伟霖致辞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提出,文化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其影响力潜移默化、直抵人心。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国民文明素养展现国家形象;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用国际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鼓励民间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赵大力致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11年发展历程。他表示,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以跨学科特色汇聚各界力量,为国家形象建设与文化强国提供了大量学术支撑。当前需重点贯彻党中央对国际传播的要求、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新命题、把握媒介技术迭代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多学科协同培养专业人才,助力文化强国实践。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周庆安致辞

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发表题为“以文化强国建设赋能国家形象塑造”的主旨演讲。柳斌杰指出,清华国家形象论坛11年来汇聚各界力量,为国家形象建设和传播培养人才、岀谋划策、交流经验,取得丰硕学术成果。他强调,今年论坛聚焦“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契合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今后十年需落实15项核心任务,涵盖意识形态建设、主流與论提升、践行核心价值观、公民三大素质提高、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话语体系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等,且要以工程化、项目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他提出,需通过国际人文交流、学术传播、技术力量和文明互鉴,强化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同时要把握好人工智能机遇,创新展示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特色,遏制其非理性恶意炒作、制造垃圾文化等问题。以技术赋能国际传播,坚持塑造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强大的文化力量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柳斌杰作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薇联合主持。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熊澄宇,中共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执行部长、品牌文化部执行总经理查长苗,中共四大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徐雪琛,清华大学人文讲席讲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先后作分享。

孙明作“让世界读懂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塑形象、创未来”的主题分享。她表示,世界理解中国存在难度,需通过交流增进认知。她分享三点体会:以人文交流厚植理解根基,如国际青年项目促进文明碰撞;以文化自信塑中国形象,借《中国关键词》等主动叙事;以文明互鉴开创文化强国未来,强调文化 “通” 的重要性。她表示,愿助力让世界读懂中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孙明作主题演讲

杨永恒以“对数字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为主题,阐释了数字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性。作为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数字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出的全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包括“数字文化化”与“文化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虽然改变了社会文化形态,改变了文明发展方向,但并未改变社会基本价值,尤其是对“善”的追求,成为超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根本价值所在。未来,推进数字文化繁荣发展,须立足人的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并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数字文化发展。唯有促进“科技向善”,才能让数字文化惠及全人类,以数字文明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杨永恒作主题演讲

熊澄宇作“关于以文化遗产推动文明对话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推进“文明对话”成为国际话语体系被广泛使用的词汇,时间轴和空间轴大大扩展,与中国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形成呼应。他以国家文物局“提升文物价值传播效能”研究课题为例,指出文明对话需要以文化遗产为重要基础。文物自身具备科学、历史、美学与文化价值,能够构建物质的符号体系,精神的价值体系,行为的制度体系。在此维度上,民间学术交流需要进一步延展,通过文化传承的时间组,地理转换、多元共生的空间组,个性诉求、文明互鉴的方向组展开对话。他呼吁在对话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实现美美与共,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熊澄宇作主题演讲

黄细花以“文化赋能,美好塑形—惠州文化强市实践与品牌形象表达”为主题,分享了惠州文化建设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她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灵魂。惠州将东坡亲笔的“惠”字转化为城市标识,凝练出“惠民之州,惠聚美好”的城市口号。从“岭南名郡”到“双万”城市,惠州用实际行动诠释文化赋能发展的深刻内涵,领悟真正的文化自信,既源于历史的厚度,也来自时代的活力。文化强国的根基,正是一座座城市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创新。当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生机,当地方故事汇入国家叙事,文化的力量便在这一过程中生生不息。“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她以惠州美好文化建设的生动故事为引,邀请嘉宾亲身体验城市的美好。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黄细花作主题演讲

查长苗作“中华文化传播的中交实践”的主题分享,分享中交集团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丰硕成果。他表示,中交集团立足中华文化内核,提炼“奋斗、团队、创新、绿色、共享”五大精神维度,构建起以“工业美”为核心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通过系统性议题设置,既展现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与精神风貌,又以企业实践为切入点,助力塑造开放、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为文化强国战略下的企业国际传播提供实践范本。中交集团在海外项目运营中,始终以“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为价值导向,遵循“总部统筹协调、集团上下联动、系统同向发力”的工作原则,通过整合自有媒体、培育传播队伍、拓展合作网络等方式,搭建覆盖全球的国际传播矩阵,构建了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立体式海外传播格局。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查长苗作主题演讲

徐雪琛作“守正与破圈: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创新表达与国际传播”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国际传播经验,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引,强调数字赋能、青春传承、持续擦亮红色品牌的重要性。中共四大纪念馆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总台国际在线三方共同成立“先进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文脉绵长、薪火相传。同时,通过《四大TALK》系列短视频,《惟同条而共贯——中国与白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作品中的插画艺术展》和学术研讨会多元创新形式,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让红色故事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守正创新、不断前行。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徐雪琛作主题演讲

赵月枝以“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重构”为主题发言,指出从传统农耕中国到现代城乡中国,农耕文明与数字文明的有机融合已然硕果累累。《黑悟空》《哪吒》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象级最新成就,以强大的中华文化主体性,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本土与世界交互发展的新时代文化新气象。她表示,中国国家形象的成功重构与传播与基于“南方认识论”的新“认知共同体”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同构关系。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新形象构建,是一个充满历史感、斗争感、对象感、“幽默感”的“从全球到村庄”和“从村庄到全球”的循环往复实践过程。中国需要讲好乡村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赵月枝作主题演讲

本届论坛共评选出十篇优秀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曲茹,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副总编辑曹继东,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万安伦,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授李欣,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颜竹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厉杰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之琨,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董雪桐,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魏文婧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优秀论文奖颁奖环节

本届论坛首次设“学术创新奖”荣誉,评选出五篇获奖论文。河北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宋菲,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孙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霏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夏琪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明扬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获得学术创新奖。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薇为优秀论文和学术创新奖作者进行颁奖。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学术创新奖颁奖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遗产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子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曲茹,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等嘉宾出席参与了以“遗产为根·文创为翼·传播为桥:文化强国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新路径”为主题的高端对话环节。该环节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主持。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范红主持高端对话

王子奇从事文化遗产研究近30年,带领学生团队在河北邢台柏人城遗址考古。他以良渚遗址为例,指出其申遗成功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共同推动了国际学界认可中国文明。他提到,考古工作难点在于学术成果转化,期待年轻人投身遗产事业,助力文化遗产“火起来”。

张铮指出,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激发手段,能让文化遗产“重回人间”。他以文旅产品开发、短视频传播非遗的生动案例为引,提出了文创被窄化为日用品可能性的担忧。他期待,未来文创能够进一步融入审美与体验,转化为数据要素,拓展文创助力塑造创新型大国形象的重要作用。

范建平表示,国际在线通过多语种优势开展国际传播实践,重点方向包括“直接交锋”与好感传播。好感传播注重邀请外国网红、前政要等人物在中国实地体验,鼓励嘉宾自主创作内容,取得了可观的国际传播效果。他强调,未来的国际传播需要进一步转变叙事方式,避免政策术语与结论灌输,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引发共鸣,让受众自行得出结论,自发称赞中国。

曲茹聚焦北京城市对外文化传播的资政与学术研究,讲述了“爱上北京100个理由”活动举办的生动案例。她指出,当前北京文化传播存在品牌延续性不足的客观问题,经过深入的实证调研发现,多数留学生对大运河等文化遗产了解程度有限。她建议,未来以空间、技术、对话等关键要素为抓手,推动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深层传播与国际对话。

姬德强指出,国际传播已进入“全民国传”时代,传播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他强调,国际传播工作应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重视外部世界的复杂性与主体性。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他深切感受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巨变,因此,国际传播也需要依靠多元的个体在对外交流中点滴积累,最终实现立体化的中外对话关系。

2025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成功举办——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科记汇

范红主持高端对话

当天下午,十三个分论坛分别以“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径创新”“文化强国战略下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媒体对周边国家传播的精准化路径与实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化强国战略的融合路径”“文化强国战略下先进文化IP的创新表达与国际传播”“AI和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传播”“Z世代参与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创新”“城市品牌塑造与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品牌传播与文化融合策略”“城乡空间设计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大学生视野下的文化强国建设与国家形象建构”为主题同步开展。

依托跨领域的深度对话与多元交流,论坛期待能够凝练出“以文化强国塑国家形象”相关主题的理论新见与实践良方,为推动国家形象建设的创新发展凝聚起多元合力。

来源 |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申 哲 方子添

执行编辑| 张 望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