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流量见顶、红利期结束已经成为摆在各家电商平台眼前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直播电商还是传统电商,都在过去的几年中从蓝海变成了滚滚沸腾的红海。改变迫在眉睫。

于是,寻找新的蓝海,向外做功,出海谋发展变成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共同的选择。对于阿里来说更是如此,早在2010年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国际”)就已经开始布局面向海外客户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阿里国际本季度实现营收高达245.1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3%。目前,国际电商业务已经占到总营收的10.95%,是阿里旗下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即便如此,阿里国际仍然未能像在国内一样稳坐头把交椅。根据2023年苹果App Store下载榜单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号称美版“拼多多”的Temu。增速飞快的阿里国际想要追上Temu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出海混战

正如前文所说,阿里国际最先迈向海完的一步就是速卖通。最初的速卖通也被视为海外版淘宝,阿里国际的做法也是通过常规的投资并购不断提升自身体量,占据市场份额。

从开始到现在,阿里国际现后通过收购或投资入股的方式拿下了,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印尼电商霸主Tokopedia,以及欧洲本土B2B数字贸易平台Visable和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等。

但是,收购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运营才是难题。不同于国内已经成熟的电商市场,海外的互联网环境对各家出海企业都是一样的陌生。这导致阿里国际在出海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其他同类型友商的竞争,更要完成在各个国家的本土化实践来融入市场。

比如Lazada在被收购后因本地化策略失误、政策摇摆等原因,后被Shopee反超。至于欧洲市场更是因为各国家单位风俗习惯差异、语言问题等原因在前期只能粗放管理,导致出现了客单价低迷、商家品质难以把控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哪怕是现在看起来相对成熟的东南亚市场,也不是说去就去的。首先,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差异化大,既有马来西亚的群岛生态,也有类似新加坡这种相对健全的城市生态,更有印度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口大国,导致物流配送和雇员成本高企。更为重要的是,东南亚地区整体经济仍在发展中,消费者手中可供支配金额有限,客单价相对较低。

以东南亚头部电商平台Shopee为例,在其近些年来一系列降本措施之下,才勉强在2022年底首次实现盈利,但随后的2023年Q3却又亏损高达4.3亿美元。根据Shopee方面披露,这与东南亚市场竞争加剧、Shopee重新加大投资有关。

如今,TikTok Shop、Temu、SHEIN等重量级玩家入局,海外电商市场更是乱成一锅粥。

蒋凡破局

2022年,曾经的“阿里太子”蒋凡接手阿里国际。彼时的阿里正值国内零售电商业务增长放缓,意图加码国际业务的时刻。

正如前文所言,本土化是每个出海企业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蒋凡在接手阿里国际后也当即将重心放在了人才本地化、服务本地化、市场推广本地化等问题上面。

2022年六月,蒋凡先是决定性的把更了解东南亚市场的董铮安排到了Lazada CEO的位置上,此后的一个月,他又先后把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3个国家的CEO也更换为在当地的负责人。

具体到服务上,Lazada自建物流网络,在东南亚的跨境包裹也可以实现2到3天内送达。2023年速卖通还推出了Choice频道,主打高性价比的货品,对于商家来说,意味着商品将获得更高的展示优先级、更快的物流、更多的服务。商家不仅可以免除对于跨境物流的理解和操作成本,还能规避全球物流费⽤波动风险,无需承担仓储及跨境物流费用。

有速卖通卖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速卖通在做品牌化和精细化运营,速卖通上直营店铺明显增多,并且面向全部商家开放。

最为关键的是,速卖通推出的全托管服务。在这种服务模式中,商家仅需要上传商品资料,由速卖通来搞定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对于速卖通,则意味着整体环节的效率提升。

目前,在欧洲的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用户在速卖通Choice频道下单,已经可以实现“全球5日达”。有消息称,该服务后续将在更大范围落地。

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上,有关阿里国际的相关内容是这样的:“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季度,AIDC收入同比增长44%至人民币285.16亿元(40.16亿美元),AIDC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4%,由AIDC所有零售平台的强健增长所带来强劲表现,尤其是速卖通的跨境业务Choice。本季度,速卖通实现超过 60%的订单同比增长,主要由 Choice 所带动。”

换句话说,蒋凡对于阿里国际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变革才刚刚开始,阿里国际的增长空间很大,但难度也很大。

任重道远

已经出海14年的阿里国际早就不再年轻了。只是在前期阿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国内市场上,才导致国际业务方面没能出现明显增长。

直到近些年来出海的公司越来越多,国内跨境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业内人士最直观的感受是,此前同时瞄准北美市场的SHEIN及Temu正在通过互相起诉的方式,试图在海外市场“打压”竞争对手。

对比之下,早早进入海外市场的阿里国际却才在近些年有些起色,且重心还是放在Lazada、Trendyol、Daraz这几个亚洲平台上。

时至今日,阿里国际必须要扛起集团出海的大旗,摆在阿里国际面前不是之前那片无人金矿,而是后来者不断涌入的淘金热潮。

有业内人士表示,阿里现在的管理和资金都开始向国际数字商业业务倾斜。一些投资人也表示,除淘宝天猫外,他们最关注的就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的业务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蒋凡对阿里国际的改造不止是在本土化方面,背靠集团完善而健全的供应链、支付、物流、服务等闭环商业系统,加上阿里云在AI方面的支持。阿里国际还在交易服务的基础上衍生了金融、物流、数字化SaaS服务等其他服务,进一步完善其在B2B方面的能力。

2023年,阿里国际在B2B方面的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3500亿美元,线上成交接近500亿美元。今年1-2月,阿里国际站的GMV和商机仍然在保持快速增长。

虽然目前阿里国际尚未表现出很强的“进攻”意向,但是一旦行业竞争加剧,阿里国际或许也不得不参与头部玩家的供应链资源之争、流量之争以及消费市场的争夺,甚至连国内常见的“价格战”,也将因为各大玩家的“短兵相接”而在所难免。

不可否认的是,海外市场无论对于哪家平台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巨大蛋糕,遑论出海多年且又要扛起增长大旗的阿里国际。

2014年阿里上市时,马云曾说,“要在10年内实现一半收入来自海外客户。”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是阿里巴巴也难免被拼多多一度超越的命运,海外市场也变成了temu、shein、TikTok shop等巨头不断混战的战场。

简简单单通过复制粘贴成功模式就能在海外市场跑通的年代已经过去,面对新的挑战,阿里国际需要的突破、突破、再突破。可以预见,海外市场会是决定下一个电商霸主的必争之地,而阿里国际正在面临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出海14年,阿里国际再突围?-科记汇